谁给了“靠窗吃窗”可乘之机?
2025-04-09 11:11:16? ?来源: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: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|
据《人民日报》报道,在西南某地政务服务中心大厅里,公证窗口张贴的付款二维码竟是个人账户,而非财政公共账户。 原来,该地公证处没有向财政部门申请财政公共账户,而是一直通过原八级职员李某某的个人账户收费,后续再以市司法局的名义存入国库。李某某的这门“生意”,一干就是六年光景。8500多件公证业务,被贪污截留85万余元,收受好处费23万余元。触目惊心的案情不由得让人慨叹,窗口之腐,竟然恶劣到这个地步。 震惊之余,追问有二。一则,六年之腐,为何全过程监管均告失守?通常来说,贪腐者总是要用一些道具、方法来遮掩行迹的。比如,腐败分子隐藏在幕后,用市场化、民事化手段间接敛财,这叫“隐身衣”。然而,偌大的公证处以一位职员的个人账户作为收费账户,李某某甚至没穿什么“隐身衣”,就当着众人的面玩起移花接木的“障眼法”,真可谓明火执仗、肆无忌惮。在相关责任人员受到追责问责的同时,有必要反思,如何加强对公证法实施和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,让“蝇贪蚁腐”无处遁形。 二则,服务窗口成了个别人敛财的宝地,这让人不由得要问:这样的窗口服务,体验感能好吗?事发地有关负责人坦言,目前,个别窗口存在“弹簧门”“旋转门”现象,群众办事遭遇“冷硬横推”“吃拿卡要”。一百次窗口服务换来的认可,可能不敌一次撞“门”带来的伤害,这个“为民服务账本”很容易算清楚。要通过“一案一整改”,统筹办案、整改、治理一体推进,推动窗口服务更加便捷高效、暖心贴心。 古人言,物必先腐也,而后虫生之。滋生腐败的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。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因就是内控制度不健全、自我监督教育缺位。“靠窗吃窗”的案例警示我们:哪里办事群众多,哪里资源抢手,哪里就有可能有蛀虫。尤其在窗口单位,更要把反腐的“笼子”扎细、扎密、扎牢,从财务管理、日常监督、业务考核等方面全面梳理、查漏补缺,把“净窗”融入日常、化作经常。此外,尤须强化外部监管、行业监管。譬如,开展公证业务全流程监管试点,建好用好“网上中介超市”,让公证服务更阳光便民。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